標題圖片
首頁 » 喜愛海洋 » 浮潛

實務與技巧(3.守則與注意事項)

圖片: 實務與技巧(3.守則與注意事項)

圖五 耳壓平衡


A.潛水計畫浮潛活動必須依據所蒐集的資訊與觀察水域、陸域的狀況訂定潛水計畫,確定上下岸的地點與時機,並確認緊急狀況的應變措施與步驟。B.中性浮力穿著的防寒衣決定是否配戴配重,精確的取得中性浮力,避免下潛困難,或過重增加水面浮游負荷。 C.潮汐表潮汐的漲退往往會改變水流,若不注意潮汐的變化,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漂流到外海無法回岸而造成意外。 D.離岸風與離岸流海水表層的流動常隨著海風而變化,當風向突然改變成離岸風時,海流也有可能隨之改變成離岸流,需隨時注意風向以免被離岸風吹到外海。 E.耳壓平衡下潛時應及早做耳壓平衡,切忌忍痛勉強下潛,以免造成耳膜損傷。 技巧是捏鼻閉口緩慢將肺部的空氣向外吐出,空氣會壓迫耳咽管擴大膨脹,讓體內的增壓空氣通往中耳,直到中耳壓力與外耳壓力一致時,中耳的空氣讓耳膜鼓起,達到內外壓力平衡。(圖五)F.夥伴制度浮潛的夥伴制度是安全的保障,活動全程保持至少二人一組,互相照應。岸上也必須至少有一人隨時備便,準備下水支援。G.海洋生物浮潛者對於所有海洋生物都應保持尊重,大多數的海洋生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些許的毒性,應避免不必要的碰觸。 H.下潛動作要在水中待較長的時間,最佳的方式是情緒與動作放輕鬆,減低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 一般可採用在水面上正常呼吸兩次,然後吸一大口氣,開始下潛,下潛過程中,即刻吐出約1/3的吸氣量,一直到肺部感覺舒適沒有壓迫感為止,隨著水中的停留持續而緩慢的吐氣,直到肺臟內大約只剩餘1/3的吸氣量時,開始緩慢踢水上升。 (圖六)I.上升動作正確的上升動作應該是肺部內仍然保持有些許的空氣量,隨著身體踢水上升的同時,保持緩慢而持續的吐氣。(圖七)J.浮游動作穿戴面鏡會使視覺角度變小,每隔一段時間需前後左右轉動脖子,觀察四周景象與夥伴的位置,並重新調整修正浮游路線。K.保持體力浮潛者需隨時保留體力,以便應付突發事件,發覺身體有疲勞或寒冷時,即應中止浮潛。L.預防抽筋浮潛者使用蛙鞋踢水前進,若姿勢不當易發生抽筋,浮潛者應隨時變換肢體的運動模式,或在水面休息,預防抽筋。

圖片: 實務與技巧(3.守則與注意事項)

圖六 下潛動作


圖片: 實務與技巧(3.守則與注意事項)

圖七 上升動作


  • 資料來源:

    蘇達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