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質

圖片來源:海洋與環境與生態保育 新竹市立動物園長 洪明仕 著
密度的定義是單位體積的質量,即密度=質量/體積,它是溫度、鹽度和壓力的函數,溫度升高時,密度減小;鹽度增加時,密度增大。在標準狀態下,空氣、純水與海水的密度值分別為1.3×10-3 g/cm3、1.00 g/cm3、1.03 g/cm3。 人體平均密度約為1.026 g/cm3,比純水重,比海水略輕,理論上人體在海水中應為浮體,浮在海面上不會下沉。 大氣壓力─也就是垂直於海平面上好幾公里的大氣層空氣的總重量所造成的壓力,是每平方約為1公斤(即1kg/cm2),此壓力約和10公尺高度的海水壓力相同,也就是說由於海水的重量,海平面下每下降10公尺就增加一倍的大氣壓力。 陸地上空氣的溫度,隨著太陽光的照射,日夜的溫差往往超出攝氏10度以上,但海水溫度日夜的溫差卻極少超出攝氏1度,這是因為海水比熱(1公克物質溫度上升1℃所需的熱量)大,具有吸熱慢、散熱也慢的特性,白天的陸地吸熱快,過高的溫度可被廣大的海洋所吸收;夜晚時,陸地的溫度迅速下降,海洋的溫度又可溫暖陸地。
-
資料來源:
蘇達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