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吃水(draft)與水呎(draft marks)

圖一、船舶水呎示意圖,該船吃水大約為11米3。
圖一、船舶水呎示意圖,該船吃水大約為11米3。

吃水(draft)即水線到船底基線之垂直距離,與其對應的為乾舷(Freeboard),即水線至船舶甲板之垂直距離。而衡量船舶吃水情況的實際刻度,即繪製於船艏、船舯與船艉等兩側的水呎(draft mark),由這些刻度即可得之船舶的吃水情況,亦即其裝載情況。

在船舶進出港時,其吃水即顯得重要,若吃水小於該港口水深,則船舶無法進港。是故在進出港前,必須計算此航程中油料的損耗、壓艙水的壓載與卸載等所造成的吃水變化。此時,為確定船舶是否能夠進入該港口,即檢驗其船艏吃水與船艉吃水;有時亦以其平均,即平均吃水為之。

而船舶吃水均介於滿載吃水(Load Draft)與空載吃水(Light Draft)。所謂滿載吃水,係指船舶在滿載的狀態下,船底基線到水線的垂直距離。根據公約規定,船舶在裝載貨物後,其吃水不可超過滿載吃水線(Full Loaded Water Line),即載重之上限,為船級協會或航政機關依照船舶特性所檢核之該船最大吃水。若未加以說明,此吃水線即夏季載重吃水線(見:載重線標誌)。而空載吃水,係指未裝載客、貨、燃料、物料等時之吃水。

另外,水呎讀數係以其刻度為基準。由於刻度以阿拉伯數字縱向表示,僅焊雙數,數字高度與數字間隔距離均為10公分。辨認吃水深度時則以水線所在位置決定,如水線位置在數字"2"之底線時,表示該船吃水之個位數值為2。


圖二、每艘船舶依其承載量的不同,水呎也會有不同的高度,此處吃水即為艏吃水。
圖二、每艘船舶依其承載量的不同,水呎也會有不同的高度,此處吃水即為艏吃水。
圖三、船舶吃水示意圖。
圖三、船舶吃水示意圖。

  • 相關連結:

    載重線標誌(load line mark)
  • 來源:

    周和平(1997),船藝學,國立編譯館,頁16、33。
    林彬,貨物作業講義,頁1。
  • 著作者:

    商船系統工程研究室
  • 權限:

    海洋數位典藏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