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蝕洞門(海蝕拱門)
當海蝕崖漸漸貫穿後形成海蝕洞,而這個蝕洞因為露出海面形成陸地上的一座拱門,就稱為海蝕洞門。台灣北部石門村的石門洞是一個海蝕洞門。台灣北海岸,石門地形在地形學稱為「海蝕拱門」,是海蝕地形的奇景。百萬年前大屯山火山群噴發後,堆積了厚厚的火山熔岩與碎礫。爾後因豪雨造成山崩,於是砂土和岩塊被流衝下來,在海岸邊重新堆積形成一小山頭。岩層因受海浪長期侵蝕而形成海蝕洞,再經過長期海浪沖擊,將岩壁貫穿,而形成海蝕拱門。
本網頁線上語音由工研院文字轉語音 Web 服務提供
-
編輯者:
羅綸新教授 -
出版者:
海洋大學